天工探尋酒鄉,鏡頭定格美好。6月20日至21日,四特酒特別邀請江西省攝影家俱樂部成員走進樟樹酒廠,開展“天工探尋酒鄉”主題采風活動。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熊盛文、江西省攝影家協會主席徐淵明攜多位重磅嘉賓、知名企業家代表、攝影界名家等多位重量級嘉賓參與活動,用鏡頭深入探尋四特酒的歷史傳承、釀造奧秘和雄厚實力。
▲“天工探尋酒鄉”攝影采風活動在四特酒廠合影留念
踏入酒廠,首站便是承載著歲月印記的含弘樓文化展廳。老照片、泛黃的文獻、各個時期的經典酒瓶靜靜陳列,無聲訴說著四特酒從樟樹藥酒演變而來的輝煌歷程。熊省長作為四特的老友,親自向嘉賓講述四特的名字來源故事及四特與一代偉人的歷史淵源,分享了1984年喝四特的有趣往事。參觀現場快門聲此起彼伏,攝影家們專注地捕捉著這些歷史的細節。
移步至萬噸酒庫,景象令人震撼。數不清的巨大陶壇層層疊疊,整齊排列,一眼望不到頭。空氣中彌漫著濃郁、沉靜的陳年酒香,深吸一口,醇厚感仿佛浸透肺腑。30年的老酒“液體黃金”一經舀出,微黃的酒體就引起全場驚呼“哇!都是金黃色了!這的確實老酒!”這難得一見的液體黃金,也引起了攝影家們極大的拍攝興趣,大家將鏡頭對準這一杯時光佳釀,記錄下這“醇甜柔和”的珍貴一幕。在老酒的品鑒階段,一杯30年的陳釀老酒,吸引了全場目光,大家爭先搶后排隊品嘗。“59℃的老酒,但嘗起來很醇厚”。“好好喝,這個酒市面上喝不到的”。“四特酒擁有六萬千升的基酒年產能,儲酒能力達到了11萬千升,是江西產儲能第一的酒企!”國家級白酒評酒委員、國家一級品酒師蔡珊老師介紹到。當得知這里儲藏著數萬噸老酒,天工系列正是甄選萬噸酒庫的老酒勾調而來時,嘉賓們紛紛點頭稱贊,其中一位嘉賓現場感嘆到:“這就是四特的底氣”。
▲攝影家們用鏡頭記錄30年老酒的“金黃色之美”
而在四特酒101純手工釀造車間,攝影家們更是被釀酒師的“工匠精神”深深吸引。當工人們齊齊揮動鐵鍬出甑,水汽伴著酒香飄逸而出,熱浪與酒香撲面而來,蒸糧的熱氣升騰,師傅們赤膊上陣,揮動大鏟翻拌著酒醅,豆大的汗珠順著古銅色的皮膚滾落。攝影家們的鏡頭對準了正在勞作的釀酒師傅,記錄這一幕,并感嘆到:“好震撼,沒見過”。上甑、蒸餾、接酒...釀造的每一步攝影家們都看得格外仔細,不時詢問釀酒工藝,還拿起手機記錄下師傅們辛勤勞作的場景。“這是真正的匠心,每一滴酒都來之不易!”一位現場嘉賓由衷地說道。
▲攝影家們參觀、拍攝釀造師傅的釀酒工作場景
下午的陶壇儲酒庫更添幾分神秘古樸,嘉賓們輕撫著溫潤粗糲的陶壇壁,感受著時光在壇內酒液中的沉淀。隨后的重頭戲在“醉仙閣”上演國家級白酒評酒委員、國家一級品酒師蔡珊老師手持晶瑩的酒杯,深入淺出地講解品鑒知識。當嘉賓們品鑒四特高端產品“天工·拾貳”時,現場氣氛尤為專注,酒液入口,細膩醇厚,特香型的復合香氣在口中層層綻放,一杯天工·拾貳,帶領大家開啟一場清香醇純的舌尖之旅。
行程尾聲,攝影家們參觀了現代化的大曲車間和龐大的不銹鋼罐群。“大曲面麩加酒糟”,在四特專業人士的介紹下,攝影家們了解到四特酒獨特的大曲制作工藝是其“特香型”的靈魂所在,一排排曲房在陽光下吐納生息,孕育著釀造特香美酒的獨特微生物菌群。而不銹鋼罐群閃耀著金屬光澤,與古老的陶壇庫形成鮮明對比,展示了四特酒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的實力,攝影家們的鏡頭游走于傳統與現代之間,記錄下四特酒規模宏大的生產儲運體系,深刻理解四特“讓傳統的更傳統,讓現代的更現代”的企業理念。
▲四特酒承延園廠區的不銹鋼酒罐群
采風活動在收獲與贊嘆中落下帷幕。攝影家們的鏡頭不僅捕捉了四特酒廠壯觀的萬噸酒庫、嚴謹的手工釀造、神秘的陶壇陳儲和現代化的生產設備,更深刻感受到了四特酒深厚的文化底蘊、對傳統工藝的堅守以及雄厚的產儲能實力。攝影家們通過親身體驗,對四特酒的品質給予了高度評價。他們紛紛表示,這次活動讓他們“大開眼界”,對家鄉的這張“飄香名片”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強的信心。
這次“天工探尋酒鄉”活動,不僅是一次藝術的采風,更是一次深度的品質見證。攝影家們用鏡頭語言講述四特故事,而重量級嘉賓的親身體驗與口碑,無疑是對四特酒卓越品質、強大實力和獨特魅力的最有力背書。四特酒,這瓶從樟樹飄香全國的特香佳釀,正以其看得見的規模、摸得著的匠心、品得出的卓越,持續贏得核心圈層的信賴與贊譽,為贛鄱大地釀造著更加醇香的芬芳未來。
地址: 江西省樟樹市藥都北大道11號 聯系電話: 400-1117-999
Copyright ? 2009-2013 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贛公網安備36098202000123 贛ICP備05003994號-1